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诉讼法与司法制度论文_论诉讼服务与公共法律

来源:基层医学论坛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9-1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文章目录 一、后疫情时代法院电子诉讼发展的掣肘因素分析 (一)电子诉讼背景下在线庭审推广中的障碍 1. 在线庭审与直接言词原则的冲突 2. 电子化证据材料审核中的悖论 3. 在线庭
文章目录

一、后疫情时代法院电子诉讼发展的掣肘因素分析

(一)电子诉讼背景下在线庭审推广中的障碍

    1. 在线庭审与直接言词原则的冲突

    2. 电子化证据材料审核中的悖论

    3. 在线庭审适用范围中的多重标准

(二)电子诉讼时代背景下多元纠纷化解中的障碍

    1. 缺乏诉调对接的“化学融合”

    2. 没有形成矛盾纠纷“过滤漏斗”

    3. 解纷质效高度依赖于“挂单名册”

    4. 考核指标仍然基于“手工填报”

(三)司法辅助事务效率提升的障碍

(四)电子诉讼时代法律科技发展的障碍

二、诉讼协同主义下诉讼服务与公共法律服务双中心融合发展效用

(一)双中心融合有助于实现电子化读屏时代的“五听法”转型

(二)双中心融合有助于化解证据能力认定中的悖论

(三)双中心融合有助于补足各类型群体的诉讼能力短板

(四)双中心融合有助于形成矛盾纠纷化解的“过滤漏斗”

(五)双中心融合有助于促进法律科技协同创新

三、诉讼服务与公共法律服务融合发展的实践模型

(一)平台合作实践

    1. 公法服务进驻诉讼服务平台

    2. 诉讼服务进驻公法服务平台

    3. 共同作为综合服务平台窗口

(二)事项合作实践

(三)规范合作实践

    1. 司法辅助事务合作规范样本

    2. 电子诉讼规程合作样本

四、诉讼服务与公共法律服务融合发展的路径

(一)性质辨析与职能定位

(二)双中心服务平台对接的底层逻辑与现实路径

    1. 实体平台的对接层级和方式

    2. 热线平台的对接层级和方式

    3. 网络平台的对接层级和方式

    4. 共同促进三台交互融合

(三)双中心事项融合的底层逻辑与现实路径

    1. 综合指引服务对接

    2. 矛盾纠纷化解对接

    3. 电子庭审参与保障

    4. 司法辅助事务协同

    3.数据资源共享

(五)双中心规则共建的底层逻辑与现实路径

    1. 电子诉讼参与规范共建

    2. 法律服务标准规范共建

    3. 司法辅助事务规范共建

    4. 电子数据共享规范共建

结语

文章摘要:根据现有实践基础样本,诉讼服务与公共法律服务的融合发展框架应当从平台建设融合、服务事项融合、规范制定融合三个维度展开。在具体路径上,通过明确实体、热线、网络"三台融合"对接的具体层级和重点内容,建立包括综合服务指引、矛盾分级化解、电子庭审参与、司法辅助协同、数据资源共享的五个方面的服务事项对接机制,以及包括电子诉讼参与规范、法律服务评价规范、司法辅助事务规范、数据共享规范的四个方面规范融合,来促进诉讼服务和公共法律服务的协同发展,以及人民法院与司法行政部门的职能优化,共同消弭电子诉讼时代背景下的"数字鸿沟",矫正电子诉讼带来的诉讼实施能力、法律运用能力、法律科技创新能力不平衡发展,实现司法诉讼资源和法律服务资源的实质均等化分布。

文章关键词:电子诉讼,诉讼服务,公共法律服务,协同主义,

论文作者:杨凯 李婷 

作者单位:华东政法大学公共法律服务学院 

论文DOI: 10.26914/c.cnkihy.2021.017946

论文分类号: D926.5;D925

相关文章:第四讲:司法人工智能的可能与限度.....作者:马长山
涉诉信访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组织指挥.....作者:李诗尧
大要案庭审前的准备工作.....作者:丛培君
涉诉信访秩序维护中的 情绪管控.....作者:付海涛
司法警察的产生与发展.....作者:李晓庆
司法警务新规则重点解读(一).....作者:张鸿
司法警务新规则重点解读(二).....作者:张鸿
《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解读.....作者:王青斌

文章来源:《基层医学论坛》 网址: http://www.jcyxltzz.cn/qikandaodu/2021/0911/1809.html



上一篇: 中国共产党论文_多管齐下,才能解基层之难
下一篇: 政党及群众组织论文_“每一个青年都可以成为

基层医学论坛投稿 | 基层医学论坛编辑部| 基层医学论坛版面费 | 基层医学论坛论文发表 | 基层医学论坛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